更新时间: 2024-05-05
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中国人还特别讲究语言艺术。比如民间凡结婚娶媳妇都要披红戴花,这不但被称为喜事,且是红喜。而一旦家里有老人故去,儿女们都要穿素衫、戴孝帽、穿白鞋、上下一身白,所以民间就把丧事称做白事,年过7旬的老人故去被称做“喜丧”,叫做“白喜”。 故民间才有了“红”、“白”喜事之说。 松嫩草原作为黑龙江省**的平原,古时原本无汉人居住。近代垦荒后,各省移民才纷纷来此开荒定居。这些移民们不但带来了各地先进的生产技术,也带来了不同的生活**俗。而当人们一旦把这些风俗**惯经过去粗取精使其优化后,便形成了北方一些特有的民族**俗。而北方的丧葬就是其中的一种。 据有关史料记载,本地汉族人死后,历来都用棺材装殓,实行土葬。人在病危时,子女们便把棺材(寿材或寿木)和装老衣(即寿衣)准备好。杨木棺材为次品,松木棺材为中品,楸木、红木棺材为上品。棺面多画凉亭、人物、山水、树木、“二十四孝”等。寿衣多为黑色,整套寿衣不准有扣,全部用带子系,表示后继有人即带“子”之意。死者决不能死在炕上,据说死在炕上,会把炕背到阴间去。所以儿女们事先要在外屋用木板搭灵床,把死者停放在灵床上咽气。尸体要在第二天装入